历时一年,由中方倡议成立的中国-中东欧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正式落地:当地时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与拉脱维亚总理库钦斯基斯共同为其揭牌。
中国-中东欧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作为发起方,将牵头设立中东欧基金等市场化基金。这一基金的规模将达100亿欧元,计划撬动项目信贷资金500亿欧元,目标市场定位中东欧国家,并适当延伸至欧洲及符合中国
中东欧国家利益的其他地区,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制造、大众消费等行业的投资合作机会。
不同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由政府主导的资金平台,中国-中东欧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走的是“政府支持、市场导向”路线,中国-中东欧基金也被视作中国首个非主权类海外投资基金。
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里加与拉脱维亚总理库钦斯基斯共同为中国-中东欧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揭牌。
当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议上倡议筹建16+1金融公司,探讨以商业化的金融模式支持成员国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
随后,中国-中东欧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确定由中国工商银行牵头,工商银行称,其全资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工银亚洲)拟以亿欧元(或等值其他币种)投资设立中国-中东欧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投资金额占中国-中东欧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总股本的100%。
据悉,按照“政府支持、市场导向”的原则,中国-中东欧基金规模将达100亿欧元,计划撬动项目信贷资金500亿欧元,目标市场定位中东欧国家,并适当延伸至欧洲及符合中国
中东欧国家利益的其他地区,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制造、大众消费等行业的投资合作机会。
中东欧基金正在积极跟进一批社会影响力大、经济回报良好的投资机会,涉及交通物流、高新制造、食品加工等诸多领域。
中东欧基金不仅关注基础设施,制造业、贸易以及金融领域,都在投资项目范围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
在双边贸易方面,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15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商品贸易额为563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了13倍。其中,主要的贸易伙伴依次是波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汤柳认为,在直接投资方面,中国由于长期贸易顺差形成的资金积累以及“走出去”战略的推进,需要选择投资环境相对较好的中东欧国家。中东欧国家的公共部门投资率相对较低,也迫切需要外资支持。
据了解,波兰、拉脱维亚等中东欧国家,以及中外资企业、金融机构和各类社会资本,均在积极接洽入资。
在投资管理方面,除工商银行外,还引入了中国人寿、金鹰国际集团等具有国际影响力和丰富投资经验的合作伙伴。
中东欧乃至全球资源优势,广泛吸引中外合作伙伴共同参与,通过全球资本嫁接和中国动力注入,搭建区域性的产业和资本平台,提供领先的“商行+投行+投资”一体化金融解决方案。
姜建清表示,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中东欧国家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禀赋突出,人口素质较高,投资环境良好。自2012年达成“16+1”合作共识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不断深化经贸往来,在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等方面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建立了日益丰富和成熟的合作模式,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同时,中东欧市场化程度较高,与中国经济互补性强,有利于实现协同发展。
“这是一个由高层推动、市场确实需要的合作,有利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经贸领域的进一步合作,尤其是“一带一路”上的进一步融合对接。”陈凤英表示。(记者 陈月石)